中公圖書|中公網校|申論批改|移動自習室|中公題庫
職位檢索|考試題庫|在線問答
學習平臺:
行測備考|申論備考|面試備考|公共基礎|申論熱點|面試熱點|時事政治
藥品中的殘留溶劑是指在原料藥、輔料以及制劑生產中使用的,但在工藝過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機揮發性化合物。藥物合成工藝中,選擇適當的溶劑可提高產量藥物的質量,改變藥物的性質,如純度、溶解速率等。
(一)殘留溶劑分類:
第一類溶劑應避免使用。
此類溶劑是指人體致癌物、疑似為人體致癌物或環境危害物的有機溶劑。殘留量必須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等。
第二類溶劑應限制使用。
該類溶劑是指有非遺傳毒性致癌(動物實驗)、或可能導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經毒性或致畸性)、或可能具有其他嚴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機溶劑。按每日用藥10克計算的每日允許接觸量如下: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等。
第三類溶劑是GMP或其他質量要求限制使用。
該類溶劑屬于低毒性溶劑,對人體或環境的危害較小,人體可接受的粗略濃度限度為0.5%,因此建議可僅對在終產品精制過程中使用的第三類溶劑進行殘留量研究。這類溶劑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等。
除另有規定外,第一,第二,第三類溶劑的殘留限度應符合藥典中的規定;對其他溶劑,應根據生產工藝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限度,使其符合產品規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質量要求。
(二)測定方法
中國藥典規定殘留溶劑的檢查方法為GC法,可采用填充柱,也可采用毛細管柱,檢測器通常使用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對含鹵素元素的殘留溶劑如三氯甲烷等,采用ECD檢測器,易得到高的靈敏度。
1.毛細管柱頂空進樣等混法(第一法)本法適用于被檢查的有機溶劑數量不多,并且極性差異較小的情況。
2.毛細警柱頂空進樣程序升溫法(第二法)所需要檢查的有機溶劑數量較多并且極性差異較大時的情況。
3.溶液直接進樣法(第三法)可采用填充柱,亦可采用適宜極性的毛細管柱。
(三)計算法
1.限度檢查:以內標法測定時,供試品溶液所得被測溶劑峰面積與內標峰面積之比
不得大于對照品溶液的相應比值。以外標法測定時,供試品溶液所得被測溶劑峰面積不
得大于對照品溶液的相應峰面積。
2.定量測定:按內標法取外標法計算各殘留溶劑的量。
(四)注意事項
供試品中的未知雜質或其揮發性熱降解物易對殘留溶劑的測定產生干擾。
測定含氯堿性化合物時,普通氣相色譜的不銹鋼管路、進樣器的襯管等對有機胺等含氮堿性化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檢出靈敏度降低。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