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圖書|中公網校|申論批改|移動自習室|中公題庫
職位檢索|考試題庫|在線問答
學習平臺:
行測備考|申論備考|面試備考|公共基礎|申論熱點|面試熱點|時事政治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試卷中,選詞填空是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的重點考查題型,也是難度較大的題型。因為選詞填空不僅要能清楚地分析語境,還需要準確地辨析詞語。在辨析詞語時,積累固然重要,但詞語本身也藏有很多提示信息,只要我們利用合適的方法就可以辨析出來。今天中公教育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辨析詞語的方法——語素分析法。
所謂語素就是語音和意義結合的最小的語法單位。例如:“天”、“地”、“人”每一個字就是一個單獨的語素。而近義詞之所以含義相近,大多數都是因為有相同語素;之所以有差異,各有側重,就是因為除相同語素外,還有不同的語素。而語素分析法就是對詞語中的不同語素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異。
例1【遏制 遏止】
1、正是在當局高層人物的親自過問之下,古物南遷去向的種種爭論得以_____,最終都以統一暫貯上海法租界及中央銀行,再分批轉運南京而塵埃落定。
2、經過多年的努力,侵權盜版得到了非常好的_____,但并不意味著盜版已死,因為盜版和正版是與生俱來的矛盾,看正版就有盜版,只不過現在他們的手段更加隱蔽。
【中公解析】兩個選項的相同語素都是“遏”,不同語素是“制”和“止”。那我們在運用語素分析找差異的時候一般從不同的語素入手。“制”是“控制”的意思,則“遏制”側重“控制”;“止”是“停止”的意思,“遏止”側重“停止”。
第一問是體現爭論最終的結果,根據后文的“最終都以統一”、“塵埃落定”可知,最終是爭論得以停止,所以填入的詞語應該是“遏止”。
第二問是體現盜版的現狀,根據后文“并不意味著盜版已死”、“看正版就有盜版”、“更加隱蔽”等字眼,可以得出盜版只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沒有完全消失。所以填入的詞語只能是“遏制”。
例2鴉片戰爭之前,清廷年度財政盈余超過500萬兩,到鴉片戰爭后的1847年,財政____為380萬兩,到甲午戰爭前的1893年,這一數字達到760萬兩。這些數據說明,在兩次鴉片戰爭都失敗同時又面對日本的威脅下,清廷不僅不把未來的收入透支用來加速發展國力,反倒一心放在“____”上,只想往國庫多存錢。
填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結余 節流
B節余 截流
C節余 節流
D結余 截流
【中公解析】答案選A。
第一空清廷在1847年結算后剩下380萬兩,第一空需要的是“結算”的意思。選項的“結余”和“節余”兩個詞語的不同語素在于“結”、“節”。“結”是“結算”的意思,“結余”側重“結算后剩余”,符合題意,保留A、D;而“節”是“節約”的意思,“節余”側重的是“節約而剩余”,不符合“結算”的意思,排除B、C。
第二空是在鴉片戰爭失敗和面對日本的威脅之下,清政府不僅不花錢發展國力,反而縮減開支只顧往國庫多存錢。第二空需要的是“縮減開支”的意思。 “節”是“節約”、“節制”的意思,“節流”側重的是“節制流入或流出”,恰好符合“縮減開支”的意思。保留A。“截”是“截斷”的意思,“截流”側重“截斷”。不符合空缺處需要的“縮減開支”,排除D。
所以答案為A。
相信大家通過上述兩道題目,能對利用語素分析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公教育建議大家在備考期間需多多練習,真正做到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希望對于大家的備考能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